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1日 12:33
地处罗霄山脉深处的江西省莲花县,从未让大山阻挡过它与世界的联系。
“陆小理学碧云文学”是一处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地方,明代大儒刘元庆、末代太傅朱一藩都曾以宽广的胸怀在此传承耕读家风,文天祥曾在这里集兵谒君,在犒赏将士时无意间创造出了名菜“莲花血鸭”,至今已流传了700多年。
这里也是新中国的诞生地,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上井冈山的决策,胡耀邦在这里参加革命,将军甘祖昌和莲花枪的故事传遍了神州大地。
人文传统使这里的人们充满智慧,爱国情怀使他们充满激情。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是智慧与激情的结合。虽然它诞生于英国,但山海未挡住它的脚步。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巴西海滩上的少年、非洲踢球的赤脚孩童……无论他们是谁,都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这就是足球的伟大之处。
山里的莲花也不例外。
莲花足球的历史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二十年来,我们看到这项运动在这里曾经如星星之火,随后如野火般蔓延,如火如荼,但突然间星光暗淡,如今火光重燃,熠熠生辉。
火花
没有人能够说出谁是第一个在莲花队踢足球的人。
现任莲花县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少华记得,莲花足球最早是在城南的覃亭小学举行的,那里有一块泥土足球场,年轻的刘主任和朋友们在那里挥洒汗水,感受着足球的快乐。
1997年,江西省萍乡市举办长云杯足球赛,以朱建、蔡军、郭康、肖平等人为首的莲花足球爱好者组队参加两届比赛,在他们的带领下,足球运动在莲花之地逐渐兴起。
那时天下足球意甲20年20人,莲花中学的这些足球先锋们,在学校没有足球场的情况下,常常在篮球场上,面对着黑板区玩“踢墙”的游戏。他们聚在一起,感觉有些孤独,但却乐在其中。虽然他们经常被保卫处的老师批评,但正是他们,给路过的学生启蒙了足球知识。
(莲花中学办公楼于1996年为庆祝学校建校55周年,贴上瓷砖,改名为“五十五号楼”。朱建等人踢到墙上的沥青黑板就在图下区域)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踢足球,是在莲花中学读初中的时候,看到高中生朱建、郭康在篮球场上对着墙踢球。”莲花中学初中1999级、高中2002级校友刘忠胜回忆道。
正是这些人的启蒙,加上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热潮,使得莲花中学突然在男生宿舍楼后面的红土地块上立起了两个木质球门,让这里成为更多莲花足球迷的启蒙地。
“我就是在这个球场认识‘狐狸’(胡晓程)的,我第一次踢足球就是和他一起踢的,他听说我第一次踢足球,夸我有天赋,我听了很高兴,就爱上了足球。我还记得一个叫吴子鹏的,绰号‘白胡子’,他教了我很多技术动作,他们都是我的恩师。还有一个守门员叫陈天安,守门技术很好,大家都叫他‘天安门’。”
已经34岁、膝盖十字韧带两次撕裂的刘忠胜,如今是体育场饮水机管理员。20年过去了,这些记忆他依然记忆犹新。他还记得大家的昵称。
胡晓程是世纪之交联华足球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时至今日,他依然是联华足球的领军人物。胡晓程的同班同学、莲花县小西瓜足球学校创始人李曦,包括现任莲花县足协秘书长陈佳,以及1999级至2004级的众多足球爱好者,都在这片红土球场上完成了自己的启蒙,或者启蒙了别人。
黄金时代
随着莲花中学几代学子对足球的热爱,莲花足球运动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天下足球意甲20年20人,莲花县教育局篮球场见证了这一高潮。
由于足球在篮球场上踢时经常会砸到路人,老师们认为这是一项“危险运动”,莲花中学逐渐开始禁踢足球,泥地球场上的球门柱也被拆除。足球爱好者们也因此转移到了两公里外的教育局。
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几乎每个周六下午,近百人都会聚集在这片篮球场上,以篮球杆为球门,按照4v4、失球即换队的原则,兴高采烈地踢着足球。有的在场上激烈角逐,有的坐在台阶、看台上评论加油,有的在场边溜达,有的聚在一起讨论上一轮意甲比赛,传阅用伙食费买来的《体坛周报》。
正是那几年,中国男足成功打进世界杯,中央电视台的《天下足球》开播,教育局篮球场上的场景,正如《天下足球》的广告词所说:“最纯粹的足球,最刺激的比赛”。
自此以后,莲花足球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大家都把教育局里的比赛叫做“小赛场”,而旁边城厢中学的泥地则成了“大赛场”。因为经常下雨,所以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泥水坑,孩子们经常会摔倒,浑身湿透,擦干脸再爬起来继续玩。
(莲花县城厢中学旧照片,上世纪初,学校中间的水泥路还没有,只有一条小路,作为“大场”的中心线。)
11人大场地,足球队的组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0级的吴子鹏、陈天安等按年级组队;2001级的胡晓程、李曦、李芳、何果等组成联队,使用中国国奥队的球衣;2003级,城厢中学毕业的尹东峰等组成“日本队”,后来发展为刘晨晖、何涛、冯晓亮、彭楚、肖思泰、何赛新等组成的“葡萄牙队”。各班也组队参赛,如温桂华、刘萍领衔的“英格兰队”;彭展宏、陈子峰等组织的“埃弗顿队”……
2002级5班程博、朱伟山、闫勇、刘小峰、李涛、刘龙等人组成“阿根廷队”,6班段俊、尹志广、彭艳秋、李灿明、吴兵等人组成“意大利队”;城厢中学的郭建等人组成了“曼联队”;3班的朱建辉、朱建波、8班的何建军无法组队,只好和其他班一起比赛……
(莲花中学2002年5班毕业照,足球队队员身着阿根廷队服)
年纪较小的,比如04级的陈浩、李进,05级的张霁,就按班级、年级组成队伍,就连当时的初中生,都有自己的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莲花中学至少有十几支大大小小的足球队,县里第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第二起跑线”也因此受益,不仅可以卖球衣,还可以印制球衣号码。
随着更多队伍的加入,小场地的范围逐渐扩大到联华热电厂、矿山救援队、306车队的篮球场,甚至连联中隔壁周家塘村的一块荒地也被征用作为场地。“那是我们一生中第一块真正的草地。”刘忠胜笑着说。他还记得,2001级的刘鑫就住在这块荒地旁边。晚自习前,绰号“流氓”的他经常在家门口吃着碗饭,坐在草地上看比赛。轮到他上场时,他就把碗放在地上,从田埂上跳下来,开始打球。
小场地好找,但“大场地”只有城厢中学一个场地,为了体验正式的11人比赛,每到周末,城厢中学各支队伍都会争抢场地,甚至发生冲突、打架。
于是,李少宇、陈建华等人牵头组织了一场高中联赛,十余支球队分组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比赛。但在一场大雨中,因与城厢中学的老师发生冲突,联赛最终只进行了几轮就未能完成。不过,这也创造了历史:这是莲花足球第一次有组织的连续比赛。
那些年天下足球意甲20年20人,虽然大家踊跃报名,但由于学校领导的反对,莲花中学未能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但学生们还是纷纷自发组队,不时前往萍乡参加各类比赛。
黯淡的十年
这场高潮持续了几年之后,莲花足球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上,中国国家足球队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昙花一现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全国足球氛围每况愈下;微观上,随着莲花中学管理的加强,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大压缩,加上学校多年来禁止踢球,导致学校体育活动减少,足球运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教育局篮球场,曾经的莲花足球圣地,在教育局搬迁后,逐渐回归了打篮球的初衷,最后变成了停车场。城厢中学的改造,也让曾经带给大家欢乐的那个泥泞的“大球场”消失了。
“记得上大学时,以及毕业几年后,每次回莲花踢球,都会发现一起踢球的都是老面孔。”刘忠胜回忆道。即便后来莲花中学建成了莲花区第一块人工草坪足球场,爬墙踢球的依然是当年的“老家伙”。不远处,手捧书本背单词的高中生们,偶尔会瞥一眼这些老大哥,一脸茫然。
莲花足球自新世纪初的巅峰期以来,出现了严重的“代沟”。
热爱足球的莲花中学同学们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但都想念家乡,想念足球伙伴。每年春节、国庆节,很多人都回到家乡,相约一起爬上莲花中学的围墙踢一场足球。
同在一个城市读书或工作的朋友们,周末经常聚在一起打球,踢球、喝酒,回忆“黄金时代”。2008年欧洲杯决赛当天下午,刘忠胜在北京莲花俱乐部聚会时,十字韧带断裂。当晚,他拖着肿胀的膝盖,参加了晚上的烧烤和KTV之旅,观看了决赛的直播,忍着疼痛为拉姆之前的托雷斯的射门加油。
在我们只能缅怀的岁月里,莲花足球已黯淡了近十年。
强劲复苏
随着老家伙们举办的“怀旧”赛越来越多,加上国家领导人对足球的重视和中超联赛的火爆,国内的足球氛围又开始升温,莲花队的年轻人也开始追随这些“前辈”踢球。
莲花足球正逐渐出现复苏的迹象。
2014年春节期间,何立军、刘正成等莲花足球队员在莲花中学组织了首届迎新年杯足球赛,这是莲花足球“老将与新兵”的一次盛会,也是继10年前上一次足球高潮之后,莲花足球第一次有组织的足球比赛。
(首届贺岁杯冠军队合影)
随后,莲花县足球队正式成立,并参加当年的萍乡市足球联赛,小组赛出线却遗憾在16强赛中不敌亚军球队。“老而弥坚”的胡晓程、郭康、何果、刘晨晖等人再一次为莲花足球征服了这座城市。
在这些“老家伙”的努力下,莲花足球的热情又重新燃起。原本在萍乡工作的陈佳、同样在外地打拼的李曦等人,出于对家乡、对足球的热爱,毅然放弃原有工作,回到家乡,立志把足球当成自己的事业,振兴莲花足球。
人多力量大。在时任县政协主席刘少华先生和众多莲花企业家的支持下,莲花县足球协会于2015年5月1日在城厢中学成立,陈氏家族等“黄金一代”负责足协具体工作。
(莲花县民政局关于同意成立莲花县足球协会的通知)
这是莲花足球历史上重要的日子,标志着经过20年的发展,莲花足球的光荣与梦想终于从民间自发的爱好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同年,刚刚成立的足协组织小学、中学、成人足球队参加萍乡市各级各类比赛,“老家伙”和“小家伙”们又一次分享了足球的快乐。
与此同时,莲花足协也开始自行举办比赛,完善足球硬件。在刘少华主席的关心和推动下,在教育局相关领导特别是分管体育的何笃明副局长、城厢中学金少华校长的支持下,城厢中学灯光体育场顺利建成。随后,2015年国庆杯五人制足球联赛、联农杯莲花县首届五人制足球赛等赛事一次次成功举办。
(2016年“今日荷花杯”国庆足球赛)
十几年前,学校常常因为担心影响学业而禁止学生踢足球。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2015年,华堂小学率先开设足球课,城厢小学开设足球兴趣班,小西瓜足球培训中心也开始招生。“足球要从小教”,邓小平1978年的话,终于在莲花县变成了现实。
(小西瓜足球训练馆上课中)
热爱足球的莲花人,无论是身在国内,还是漂泊在国外,听到这样的消息,无不感到高兴和欣慰。
如今,只要你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家乡的小伙伴们就会迅速涌向城厢中学足球场,或开车,或步行,或骑电驴,开启一场快乐的足球之旅。
在外生活的人们热切期盼春节、国庆的到来,期盼回到家乡,期盼在新年杯、国庆杯上与新老朋友一起享受足球的乐趣——永远热爱足球,永远热爱家乡。
(2016年贺岁杯塔罗哈队队员合影)
2018年春节期间,莲花县第五届迎新年杯足球赛,参赛队伍12支,运动员200余人,球迷1000余人。十几年前那群星光熠熠的球星,如今已年过三十,为每一个进球、每一次配合而自豪。少年球员们也在与前辈的较量中,成绩斐然、迅速成长。
湖上乡江北村因村民老少皆宜热爱足球,是莲花县几百个行政村中第一个修建专用足球场的村子,每年都组队参加新年杯、国庆杯等足球赛事,取得不俗成绩,人才辈出,成为莲花足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6贺岁杯江北村足球队合影)
经历了世纪之初的短暂高潮,随后又经历了近10年的低谷期,莲花足球的激情终于在甘莲这片土地上再次燃烧起来。
资深将领挺身而出
我是不是要等到春节才能回家和老朋友们一起享受足球呢?
2018年金秋,在深圳知名联华商户“七十年代赣菜”(招牌菜联华血鸭)董事长闫小海先生的支持下,在“元老”朱建的带领下,在刘龙、何果、李涛、朱建辉、彭艳秋、刘忠胜等人的组织和工作下,居住在深圳的联华足球友们正式成立了“七十年代—深圳联华足球俱乐部”,即将代表莲花县参加2018年深圳市“江西杯”足球赛。
队徽由莲商商人温刚先生创办的盛美公关设计,由“莲”与“足球”两大元素组成,以莲地红土为底色,团结稳定的三角形象征球队聚集地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莲足球迷。队旗上加入赞助商“七十年代”江西菜品牌标识,代表莲足球迷以足球交朋友、以麻辣招待宾客的豪迈气势。
正如赞助商品牌名“70年代”所暗示,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队伍里,有两名“70后”球员,包括很多人的足球导师朱健;他们大多出生于1980年至1986年之间,这批球员在高中时期经历了莲花足球的巅峰岁月。最小的一位出生于1988年,但唯一缺少的,是正值壮年的“90后”——他们在莲花中学读书时,经历了莲花足球惨淡的十年。
所幸,在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的支持下,在陈嘉、李曦、李芳、胡晓程、何立军、何涛等曾经经历过“黄金时代”的原足协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莲花足球青少年足球事业有望重现辉煌——00后球员正在迅速成长!
(莲花县U12足球队参加萍乡市青少年足球比赛)
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深圳莲花足球俱乐部二十多岁的球员中,不少都大腹便便,头发也快掉光了。“每个周末能踢一场球,是无聊的中年生活最后的底线。”他们早已踢起了佛系足球。
但今天,一群在最好的年华里一起踢球、并肩作战的老人,因为足球,因为家乡,因为青春的光荣和梦想,从珠三角各地再次聚集在一起。即使他们已经跑不动了,但他们的足球心依然在燃烧:
“今天,让我们老兵行动起来!”
足球录像
足球集锦
足球新闻